妊娠期急性脂肪肝?脂肪肝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肝脏疾病,发病人群较为广泛,青壮年、老人、儿童,孕妇均可涉及,特别是孕妇孕期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发生率很高,建议孕妇及时做好有效的预防措施,那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是什么病呢?
专家表示: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又称“产科急性假性黄色肝萎缩”,是妊娠晚期特有的致命性疾病,与暴发性肝炎相似,临床起病急骤,病情变化迅速,临床表现如下:
一、症状表现:
起病初期仅有持续性恶心、呕吐、乏力、头痛或上腹痛(腹痛症状多局限于右上腹,可呈弥散性)症状,数天至1周后可出现黄疸表现,且黄疸程度可呈进行性加深,但常无瘙痒症状,患者要特别注意鉴别。
二、合并症:
患有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孕妇,常合并有高血压、蛋白尿、水肿等症,少数重症病人可有一过性多尿和烦渴,后期可出现凝血功能障碍、低血糖、意识障碍、精神症状及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危害患者生命,患者需特别引以重视。
三、特征表现:
妊娠35周左右的初产妇尤为多见,怀有双胎、男胎,或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妊娠妇女亦较常发生,多出现在妊娠28~40周,孕妇需特别引以重视。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临床发病虽较少见,但因其危害性较大,故建议妊娠期妇女在孕期,特别是在孕后期一定要做好有效的防护措施,以有效确保胎儿及母体的健康,如需了解最佳的治疗方案和护理方法,可点击浮动图标,进行专家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