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北中医肝病医院 >> 肝癌 >> 肝癌常识 >> 浏览文章

肝癌总述

时间:2009年06月07日信息来源:本站原创点击: 加入收藏

  一、概述

  肝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高,在恶性肿瘤死亡顺位中仅次于胃、食道而居第三位;在部份地区的农村中则占第二位,仅次于胃癌。我国每年死于肝癌约11万人,占全世界肝癌死亡人数的45%。由于依靠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测结合超声显像对高危人群的监测,使肝癌在亚临床阶段即可和出诊断早期切除的远期效果尤为显著。加之积极综合治疗,已使肝癌的五年生存率有了显著提高。

  肝癌的分类

  (1)原发性肝癌

  (2)肝细胞癌:在肝叶的肝细胞发生的癌变

  (3)胆管细胞癌:在胆管的上皮细胞发生的癌变

  (4)转移性肝癌

  二、病因

  我国肝癌的主要病因因素,有病毒性肝炎感染,食物中的黄曲霉毒素污染,以及农村中饮水污染。

  (1)已知的肝炎病毒至肝少有A,B,C,D,E,G等类型,病毒性肝炎与肝癌关系主要为乙型与丙型肝炎即HBV与HCV。肝癌患者中约有1/3的病人有慢性肝炎史,澳抗(HbsAg)阳性率明显高于低发区,目前发现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乙型的感染一样,与肝癌发病有密切的关系,乙肝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肯定是促癌因素之一。

  (2)肝癌患者中合并有肝硬化者约50%~90%,近年来发现丙型病毒性肝炎发展为肝硬化的比例不低于乙型肝炎。

  (3)动物实验证明,黄曲霉素的代谢产物为黄曲霉毒素B1有强烈的致癌作用,存在于霉变的玉米,花生等食品中,食品被黄曲霉毒素B1污染严重的地区,肝癌的发病率也较高。亚硝胺类、偶氮芥类、酒精、有机氯农药等均是可疑的致癌物质。

  (4)一些饮用水常被多氯联苯、氯仿等污染,近年来发现池塘中生长的蓝绿藻是强烈的致癌植物,可污染水源。寄生虫病如华支睾吸虫感染可刺激胆管上皮增生,可导致原发性胆管癌。

  20世纪70 年代我国结合国情提出“改水、防霉、防肝炎”的肝癌一级预防十字方针,至今仍然有用,并已经获得初步有益,而在世界范围内,预防肝癌的主要措施为乙型肝炎疫苗,经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的人群,起HBsAg的携带率仅为1%到2%。

  三、症状

  起病常隐匿,多在肝病随访中或体检普查中应用AFP及B型超检查偶然发现肝癌。此时病人既无症状,体格检查亦缺乏肿瘤本身的体征,此期称之为亚临床期。肝癌一旦出现症状,而来就诊者其病程大多已进入中晚期。进入中晚期临床上一般采取西医的手术、放化疗与中药真情散结合治疗。不同阶段的肝癌其临床表现有明显差异。

  (一)肝癌的症状 肝痛,乏力,纳差,消瘦是最具特征性的临床症状。

  1肝区疼痛:最常见的是间歇持续性钝痛或胀痛,由癌迅速生长使肝包膜绷紧所致肿瘤侵犯膈肌疼痛,可放射至右肩或右背;向右后生长的肿瘤可致右腰疼痛;突然发生剧烈腹痛和腹膜刺激征提示癌结节包膜下出血或向腹腔破溃。

  2消化道症状:胃纳减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和腹泻等因缺乏性特异性而易被忽视。

  3乏力,消瘦,全身衰弱晚期少数病人可呈恶病质状。

  4发热:一般为低热偶达39℃以上,呈持续发热或午后低热或驰张型高热。发热与癌肿坏死产物吸收有关。癌肿压迫或侵犯胆管可并发胆道感染。

  5转移灶症状:肿瘤转移之处有相应症状,有时成为发现肝癌的初现症状。如转移至肺可引起咳嗽,咯血;胸膜转移可引起胸痛和血性胸水;癌栓栓塞肺动脉或发枝可引起肺梗塞,可突然发生严重呼吸困难和胸痛;癌栓阻塞下腔静脉可出现下肢严重水肿,甚至血压下降;阻塞肝静脉可出现Budd-Chiari综合征,亦可出现下肢水肿;转移至骨可引起局部疼痛或病理性骨折;转移到脊柱或压迫脊髓神经可引起局部疼痛和截瘫等;颅内转移可出现相应的定位症状和体征,如颅内高压可导致脑疝而突然死亡。

  6其他全身症状:癌肿本身代谢异常或癌组织对机体产生的各种影响引起的内分泌或代谢方面的症候群称之为伴癌综合征,有时可先于肝癌本身的症状。常见的有:

  ⑴自发性低血糖症:10~30%患者可出现系因肝细胞能异位分泌胰岛素或胰岛素样物质,或肿瘤抑制胰岛素酶,或分泌一种胰岛β细胞刺激因子,或糖原储存过多;亦可因肝癌组织过多消耗葡萄糖所致此症。严重者可致昏迷休克导致死亡,正确判断和及时对症处理可挽救病人避免死亡。

  ⑵红细胞增多症:2~10%患者可发生可能系循环中红细胞生成素增加引起的相关症状。

  ⑶其他罕见的尚有高脂血症、高钙血症类癌综合征、性早期和促性腺激素分泌综合征、皮肤卟啉症和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等,可能与肝癌组织的异常蛋白合成异位内分泌及卟啉代谢紊乱有关。

NextPage

  四、诊断

  肝癌的诊断

  (一)病理诊断

  1.肝组织学检查证实为原发性肝癌者

  2.肝外组织的组织学检查证实为肝细胞癌

  (二)临床诊断

  1.如无其他肝癌证据AFP对流法阳性或放免法AFP>400ng/ml持续四周以上并能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生殖腺胚胎源性肿瘤及转移性肝癌者

  2.影像学检查有明确肝内实质性占位病变能排除肝血管瘤和转移性肝癌并具有下列条件之一者:

  ①AFP>20ng/ml②典型的原发性肝癌影像学表现②无黄疸而AKP或r-GT明显增高④远处有明确的转移性病灶或有血性腹水或在腹水中找到癌细胞⑤明确的乙型肝炎标志物阳性的肝硬化

  鉴别诊断

  1、继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与原发性肝癌比较,继发性肝癌病情发展缓慢,症状较轻,其中以继发于胃癌的最多,其次为肺、结肠、胰腺、乳腺等的癌灶常转移至肝。常表现为多个结节型病灶,甲胎蛋白(AFP)检测除少数原发癌在消化的病例可阳性外,一般多为阴性。

  2、肝硬化:肝癌多发生在肝硬化的基础上,两者鉴别常有困难。鉴别在于详细病史、体格检查联系实验室检查。肝硬化病情发展较慢有反复,肝功能损害较显著,血清甲胎蛋白(AFP)阳性多提示癌变。

  3、活动性肝病:以下几点有助于肝癌与活动性肝病(急慢性肝炎)的鉴别。AFP甲胎球蛋白检查和SGPT谷丙转氨酶必须同时检测。

  4、肝脓肿:表现发热、肝区疼痛、有炎症感染症状表现,白细胞数常升高,肝区叩击痛和触痛明显,左上腹肌紧张,周围胸腔壁常有水肿。

  5、肝海绵状血管瘤:本病为肝内良性占位性病变,常因查体B型超声或核素扫描等偶然发现。本病我国多见。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甲胎蛋白测定,B型超声及肝血管造影。

  6、肝包虫病:患者有肝脏进行性肿大,质地坚硬和结节感、晚期肝脏大部分被破坏,临床表现极似原发性肝癌。

  7、邻近肝区的肝外肿瘤:如胃癌、上腹部高位腹膜后肿瘤,来自肾、肾上腺、结肠、胰腺癌及腹膜后肿瘤等易与原发性肝癌相混淆。除甲胎蛋白多为阴性可助区别外,病史、临床表现不同,特别超声、CT MRI等影像学检查、胃肠道X线检查等均可作出鉴别诊断。

  五、治疗

  早期治疗是改善肝癌预后的最主要因素早期肝癌应尽量采取手术切除对不能切除的大肝癌亦可采用多模式的综合治疗

  病人手术后属于术后康复期.在康复期的治疗上也是尤为重要的.因为存在的复发和转移几率是很高的,术后残余的癌细胞会不定时的向各部位转移.所以术后要加强巩固以防止它的复发和转移,手术西医治标,术后康复期用中药真情散来治本,所谓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这样中西医结合,标本兼职,才能取得很好得效果,否则转移后再治疗就比较晚了。

  中医中药治疗肝癌

  肝癌是我国常见癌症之一。临床表现早期起病长颇隐匿,无明显的症状和体征,常通过甲胎蛋白的检测或普查而发现。常见症状有肝区间歇性或持续性疼痛,上腹胀慢,食欲减退,上腹部肿块呈进行性肿大,全身症状有消瘦、发热、腹泻、黄疸,并发症有消化道出血、肝昏迷、肝脏结节破裂出血、继发感染等。

  本病在中医临床中多属于“肝积”、“痞气”、“臌胀”、“黄疸”等范畴。祖国医学认为情志抑郁、气机不畅,肝失疏泄,故见上腹胀痛,胃纳减退,苔腻,脉弦细;气滞血淤,血性受阻,日积月累,故见肋下有积,胀痛不适,倦怠乏力,面色黧黑,消瘦,苔腻,舌质紫暗,脉细涩;脾虚生湿,湿郁化热,热毒内蕴,故见黄疸,发热,齿衄;臌胀,苔黄腻而感,脉弦数。

  中医治疗肝癌的原则:

  (1)治病求本:肝癌患者病位在肝,但正气大伤,津液亏耗明显,在中医辨证施治的指导下,应用养阴扶正为主,绝不能一味攻癌。若一味攻癌,忽视体弱之躯,癌症就有恶化可能。

  (2)内外兼治:中医治疗癌症必须从整体观念出发,根据古人“内外合治,其理相一”的原理,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灶攻邪毒抗癌,止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3)守方:治疗慢性病,坚持守方,医患都要有信心,不要大改处方,这也是中医名家的见解。

  (4)重视胃气:治疗慢性病,必须注意胃气。因为“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败”。

  (5)加强护理:首先是精神的安慰,提高信心,发挥病人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治疗。饮食应易于消化,富有营养,顾护正气,提高免疫功能,如多食鲜蘑菇、灵芝、鲜鲫鱼、牛奶等以增强抗病能力。

NextPage

  肝癌晚期病人将出现以下消化道症状,为上腹胀满不适,食欲减退,逐渐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全身症状见乏力、消瘦、发热及各种出血、腹水等,下边我们给大家提供几种食疗方法供广大的肝癌患者家属参考:

  (1)佛手猪肝汤

  组成:佛手片10克,鲜猪肝150克,生姜10克,食盐、葱适量。

  用法:将佛手片置锅中,加清水500毫升,煮沸约20分钟,滤渣取汁;将猪肝洗净,切成片,加姜、盐、葱略腌片刻,锅中药汁煮沸后倒人猪肝,煮一二沸后即可服用。

  功效:疏肝解郁,行气止痛。

  主治:肝癌,属气滞血瘀型,两胁刺痛、腹痛,呕吐反胃,纳差者。

  (2)桃仁米粥

  组成:桃仁20克,粳米50克。

  用法:桃仁洗净,捣碎,置锅中,加清水1000毫升,加粳米,急火煮开5分钟,改文火煮30分钟,分次食用。

  功效:活血化瘀。

  主治:肝癌,属气滞血瘀型,胸胁刺痛固定,拒按,呕吐反胃,纳差者。

  (3)陈皮青果饮

  组成:陈皮20克,青果20克。

  用法:陈皮、青果分别洗净,置锅中,加清水500毫升,急火煮开3分钟,改文火煮20分钟,滤渣取汁,分次饮用。

  功效:疏肝理气,行气活血。

  主治:肝癌,属气滞血瘀型,胁下刺痛,纳食低下,嗳气呕吐者。

  (4)三香鸡血汤

  组成:小茴香10克,木香10克,豆蔻10克,鸡血块250克,盐、猪油、葱、姜适量。

  用法:将小茴香、木香、豆蔻置锅中,加清水500毫升,煮开30分钟,滤渣取汁;再将鸡血块划成小块放人,加猪油、盐、葱、姜少许,煮熟即可食用。

  功效:活血通络,散结消瘀。

  主治:肝癌,属气滞血瘀型,胁下刺痛拒按,纳差者。

  六、并发症

  肝癌在治疗过程中,由于病情的发展或者攻伐性治疗(如:手术,放疗,化疗等)带来的脏器的创伤,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并发症,可通过中药真情散治疗得到消除。其并发症如下所示。许多患者的死亡为并发症所致,并非死于肝癌。故而在治疗时因仔细考虑,使用合适的治疗首段,并辅助真情散进行保肝治疗。

  肝癌破裂出血: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是肝癌患者的一种严重而致命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约5.46%-19. 8%,也是肝癌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占肝癌死因的9%-10%,在肝癌死亡原因中占第4位。由于本病发病突然、急剧,且常伴休克。故其治疗困难,预后较差,如不积极救治,多数病人迅速死亡。

  肝性脑病:肝性脑病,又称肝昏迷,或肝脑综合征,是肝癌终末期的常见并发症。以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和代谢紊乱为特点,以智力减退、意识障碍、神经系统体征及肝脏损害为主要临床现,也是肝癌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约导致30%左右的患者死亡。

  上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癌常见并发症,可发生于晚期肝癌患者,也可发生于肝硬化合并早期肝癌患者,是肝癌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据报道,112例老年肝癌患者中上消化道出血的并发率为13.39%,上海医科大学肝癌研究所住院病人中上消化道出血占26.97%。约有15%-28%的肝患者直接死于上消化道出血,该并发症包括: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盲动膜糜烂或溃疡出血、胃肠道转移性肿瘤破裂出血等,引起的门静脉高压。

  腹水:腹水是局限性水肿的一种,是指过多的液体在腹腔内积聚。正常情况下,腹腔内有少量液体,约200ml,起润滑作用,当液体量超过200ml时即可称为腹水,当腹腔内液体超过150ml时,体检中可发现移动性浊音阳性。腹水的产生机制较复杂,与体内外液体交换失衡及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衡有关。多种恶性肿瘤均可出现腹水,在肿瘤基础上出现的腹水称为恶性腹水。无论是原发性肝癌还是继发性肝癌均常伴发腹水,这与肝癌患者常伴有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关系密切。

  感染及癌性发热:肝癌并发症可由肝癌本身或常合并的肝硬化所致,也可由抗肿瘤治疗手段引起,常出现于肝癌中晚期,是肝癌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NextPage

  七、检查

  1:酶学检查r-谷氨酰转肽酶及同工酶(GGT-II)在肝癌时柯明显升高,GGT-II阳性率可达90%。

  2:甲胎蛋白(AFP)的检测 是肝癌早期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特异性较高。

  3:超声显像 B型超生显像可显示直径2cm以上的肿瘤,对早期定位检查有较大的价值。

  4:电子计算机X线体层摄影(CT) 可显示直径2cm以上的肿瘤。

  5:放射性核素扫描 能显示直径3-5cm以上的肿瘤。

  6:其它X线肝血管造影、核磁共振像对肝癌诊断有一定价值。

  八、饮食

  1、平衡饮食:肝癌病人消耗较大,必须保证有足够的营养。衡量病人的营养状况的好坏,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能否维持体 重。而要使体重能维持正常的水平,好的办法就是要保持平衡膳食,要求病人还应多食新鲜蔬菜,而且一半应是绿叶蔬菜。

  2、脂肪与蛋白质:高脂肪饮食会影响和加重病情,而低脂肪饮食可以减轻肝癌病人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肝癌患者食欲差,进食量少,如果没有足够量的平衡膳食,必须提高膳食的热量和进食易于消化吸收的粗脂肪,肝癌病人应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质的食物,尤其是优质植物蛋白质。

  3、维生素:维生素A、C、E、K等都有一定的辅助抗肿瘤作用。维生素C主要存在于新鲜蔬菜、水果中。胡萝卜素进入人体后可转化为维生素A,所以肝癌病人者应多含vc多的蔬菜和水果。

  4、无机盐:即矿物质。营养学家把无机盐分为两类:常量元素,如钙、钠、钾等;微量元素,如硒、锌、碘等。科学家发现,硒、铁等矿物质具有抗癌作用。

  5、肝癌病人多有食欲减退、恶心、腹胀等消化不良的症状,故应进食易消化食物.

  6、肝癌晚期病人多处于全身衰竭状态,进食困难,应以扶正为主,进食易消化的食品。

  九、预防

  根据我国大量流行病学调查,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改水、防霉、防肝炎”或者称为“管水、管粮、防肝炎”的七字方针,不仅初见成效,且已成为我国肝癌一级预防的。在过去的一二十年中,一些肝癌高发地区,采取一级预防措施,肝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明显下降。二级预防可概括为“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三级预防就是临床积极治疗。

  他们认为预防肝癌要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是要预防肝炎,使用肝炎疫苗预防肝炎从而预防肝癌已成为预防肝癌极有希望的途径之一,不仅小孩生下来要注射乙肝疫苗,成年人没有注射过乙肝疫苗的、没有得过肝炎的也可以注射乙肝疫苗。但估计需几十年时间才能见到效果。除注射乙肝疫苗外,还需注意其他传播途径的控制,如饮食、手术、输血、注射、针灸和理发等。

  肝癌的发病原因之一是由病毒引起的,要预防乙肝病毒还要从饮食卫生、生活习惯着手。要勤洗手,分餐。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有肝炎者不能当厨师。

  减少亚硝胺摄入以及戒烟,戒酒。吸烟、喝酒也对脂肪肝不好,喝葡萄酒、啤酒、少量的酒可以活血化淤,其实并不是这样的,酒精对人的身体有害。胃里的胃粘膜对人体有保护作用,酒精能够把胃粘膜消化掉,胃的细胞受伤,食物中的有毒物质就容易被胃吸收。这样就容易引起酒精性的肝炎,降低肝脏的免疫功能及全身的免疫功能,损害肝脏的解毒功能。这就是为什么喝酒的人解毒功能差,易引起酒精性的肝硬化,一部分肝硬化会转变为肝癌。

  肝癌病人的家庭护理:

  肝癌患者治疗复杂,治疗中需要休息一段时间,无需住院,病人回家调养,可减少经济花费,又可提高病床周转率。家庭护理是护理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对病人实施非住院护理的方法。家庭护理与临床护理从形式上和护理质量上有一定的差异,从病人的角度看,病人会产生亲切和信任感,产生相互支持、相互依赖的情感,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一)家庭护理的内容

  1、从心理上给病人安慰,肝癌病人急躁易怒,家属应谅解忍让。

  2、居住环境保持清洁舒适,房间对流通风。

  3、基础护理应做到“六洁”(口腔、脸、头发、手足皮肤、会阴、床单位清洁)、“五防”(防褥疮、防直立性低血压、防呼吸系统感染、防交*感染、防泌尿系感染〕、“ 三无 ” ( 无粪、无坠床、无烫伤 )、“ 一管 理 ” (膳食管理) 。

  4、用药安全。遵医嘱按时、按量用药,做好药品保管。

  5、健康教育,指导病人自我护理,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不吸烟,不喝酒,提高自我护理能力,避免有害的应激源造成的不良影响,协助其维持心身平衡。

  6、鼓励患者参与正常人的生活,参加轻松的工作,适量的学习,在工作和学习中重新确立自己的生存价值。

  肝癌的扩散转移

  1.血行转移:肝内血行转移发生最早,也最常见,可侵犯门静脉并形成瘤栓。瘤栓脱落在肝内可引起多发性转移病灶,门静脉主干癌栓阻塞可引起门静脉高压和顽固性腹水,肝癌细胞侵犯肝静脉后即可进入体循环,发生肝外转移,以肺转移率最高,还可血行转移至全身各部,以肾上腺、骨、肾、脑等器官较为常见。肝细胞型肝癌以血行转移多见。

  2.淋巴转移:局部转移到肝门淋巴结最常见,也可转移至锁骨上、主动脉旁、胰、脾等处淋巴结,胆管细胞型肝癌转移以淋巴转移居多。淋巴转移仅占转移总数的12.6%。

  3.种植转移:偶尔发生,如种植于腹膜后形成血性腹水,女性尚可有卵巢转移癌。

  4.直接浸润:肝癌一般较少发生邻近脏器的直接浸润,但偶尔也可直接蔓延、浸润至邻近组织器官,如膈、胃、结肠、网膜等。

  5.转移患者手术意义不大,如果担心放化疗的毒副作用会使病人本来虚弱的身体造成更大的伤害,可以采取中药真情散治疗

  流行学调查表现,中国肝癌发病率以东南沿海最高,其中江苏启东县年均发病率高达 55.63/10 万人,死亡率为 47.93/10 万人。广西扶绥、广东顺德、湖南、四川等地肝癌死亡率亦居恶性肿瘤死因的首位。

  世界各地肝癌发病率以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和亚洲沿海地区发病率较高,欧、美则较低。大于 5/10 万人者有莫桑比克、南非、尼日利亚、新加坡、乌干达 ; 达 3.1 ~ 5/10 万人者有日本、丹麦;小于 3/10 万人者有欧、美、澳、印度北部等地区。本病可发生于 2 个月婴儿至 80 岁老人,最多发病年龄为 40 ~ 49 岁。男性多发,男女之比为 6:1 。

温馨提醒:
如果上述内容没有解决您的问题,您可以拨打免费电话:400-8769-120或0311-88786666

如果您还需要其他服务请: 联系我们 预约挂号 免费通话 关注微信
( 本文编辑: | 文章审核:佚名)

就医环境